我校着力打造一流本科培育时代英才
发布时间:2020-07-15   作者:系统管理员  

          评估专家组参观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召开第一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7天,38场次,7千多名毕业生……特殊的毕业典礼,见证着学子对广财万分的不舍,也见证着学校对学子满满的爱与温暖。

一朝广财情,终生缅于怀。临别之际,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勉励毕业生:“仰望高空,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止于至善。”校长于海峰寄语毕业生:“特殊的毕业季,永恒的广财情。”这既是校领导对广财学子的殷切嘱托,也是全校教职员工对广财学子的美好祝愿。

无论是仪式感十足的毕业典礼,还是书记校长献给毕业生们的感人字句,无不彰显着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治校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一直坚持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批又一批的广财学子在这里求真向善,打磨本领,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栋梁。


虚拟仿真实践让学生练出真本事

近日,2020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总决赛在互联网上举行。面对强劲对手,由我校学生林坚、吴鸿、霍汶珊组成的“Bay”团队灵活运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战略管理、运筹学和数学建模等知识,正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总决赛小组第一名的成绩斩获特等奖。

这归功于学校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连续十多年组织学生参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作为首批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经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一直领先全国同行,体现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2014年,我校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再次获评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在黑板上炒股等纸上谈兵的做法,培养不出敢打敢拼的商海精英。我们着力探索,让学生在校内就接受真枪实弹的实训,知行合一,习得真功夫。”于海峰介绍说,学校根据真实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的运行架构,校内、校企、校校三维协同,打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着力提升学生的经管知识融合创新、实践应用能力。

“仿真实习给我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的机会,学到了很多今后进入社会的必备技能。”2016级财政税务学院的廖冰表示,以前只在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实践过,而仿真实习的各种机构应有尽有,从银行到税局,从物流公司到制造业企业,很大程度上模拟了真实的商业环境,同学们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

近年来,学校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线上实验教学模式。2018年,校企合作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仿真综合运作》(EME)信息系统,并借此系统实现了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模式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变。项目鉴定专家组认为,该平台位于国内先进水平,对实施“校内融合、省内共享、国内辐射”三位一体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建设工程、开展大规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

借由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专业实验教学、跨专业仿真综合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经管类本科生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一万多名本科生受益于此,不出校门就可获得企业运作和市场体验的实战演练。


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

“我高中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创业的。进入大学后,我的第一次创业从学校那里得到不少帮助,比如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办公场地、政策扶持等。”在其他同学努力找工作时,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杨世周已经成功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还帮助同学就业。

杨世周在校期间创业得益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12年,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基础上,学校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项目开发、创业实践、创业人才培养等工作,对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全方位支持。

在场地、设备、师资、经费等方面,学校尽可能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有文创孵化区、电商创业孵化区、创新创业文化展示中心、创客实验室、创客咖啡和孵化园等功能区的“财大创谷”应运而生,占地4000余平方米。创业教育学院的老师表示:“学校对学生创业非常支持,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大面积的空间给学生创业确属不易。”

“大学生创业园区为我们免费提供了一个15平方米办公室,犹如雪中送炭。”及第鸟教育总监、我校学生吴奕锋说,学校创业园为入驻团队送上场地、水电、设施等全免费的“大礼包”。学校还为入驻团队提供工商注册、财务管理等各项指导和服务,并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等创业咨询活动,邀请专家为创业团队把脉问诊,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学生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指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普及性和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践平台,孵化学生的“奇思妙想”。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路高歌,很多学生申请进驻创业园,不少创业团队和个人在园里收获甜美的果实。截止2019年,累计入驻项目创业团队和企业72家。近三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双百工程”学术科技创新类立项累积1298项,创业类立项391项。园区项目广州衣原堂服装有限公司创业两年多来拥有2个自营工厂,与山东国家精准扶贫车间密切合作,营业额超1000万,累计为400多位同学提供工作和实习岗位。

正因创新创业教育成绩亮眼,学校两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被广东省人社厅认定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财大创谷”获批为广州市众创空间。


完全学分制改革催生教学相长新生态

因选课人数不足,砍掉近200个必修课程教学班;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平均每学年多修读近6个学分……这一“大刀阔斧”之举动,这一突飞猛进之态势,从何而来呢?

从2016级开始,学校人才培养又出新招——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多样性成才的需要。

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学业进度、任课老师、上课时间和学业导师,可以主辅修一体化,可以有专业二次调整和专业退出机会。同时,学校实施“学业识别和学业预警制”和 “学业导师制”,动态监控学生学业情况和对学生学业进行全程指导。

在完全学分制专业选择权上,学校还根据学生所需,着力开设新课程,扩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教师的自由度。2018-2019学年,全校开课门数比改革前一学年(2015-2016学年)增加约300门。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与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选课情况的分配联动机制,倒逼教师各展所长。教务处处长张军表示,将学生必修课程教师安排转变为“自主选择”“多样原则”的方式,使不同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办学竞争压力逐步增强,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逐步形成,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虽然原来的专业就业前景不错,但我还是选择转专业。感谢学校给了我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更有动力去巩固提高自己。”2017级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邹玉珊分享了自己如愿转专业的喜悦。2016级法学专业的王同学则表示,通过完全学分制可以更方便跨专业选择喜欢的课程,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广泛学习,夯实基础。

配合学分制改革,学校还直面痛点:建立专业、课程动态优化调整机制,梳理各门课程教学存在的短板、瓶颈,对课程优胜劣汰,彻底消除因人设课等问题……完全学分制实施两年后,432名学生进行专业二次调整,是改革前两年的2.2倍。

配合学分制改革,学校还让优势学科和专业乘上互联网快车。从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等多个维度出发,我校构建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体系。目前,学校拥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数量跻身全国财经院校第一方阵行列。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27个省级专业类建设项目。


教师磨炼真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强起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副校长杜承铭这一番话,可谓是一语中的。

制度建设重教学,频出妙招提质量。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推行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学能力挂钩机制……杜承铭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培育时代英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时,学校把教学质量作为重要依据;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时,本科教学工作考评更具有一票否决的分量。

为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学校从2014年起在有副高评审权的学科设置教学型副教授岗位。申报评审的条件就是重点考察教学能力、教学成效,如教学质量评价年均得分90分以上,满足获校级(含)以上教学名师1次、获校“授课十佳青年教师”称号、获校级教学成果奖(排名第1)等。

为激励教师重视和热爱教学工作,学校又出实招——重奖最佳授课教师。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行“最佳授课教师”竞赛,由专家和学生共同评分,每次评选不超过5名“最佳授课教师”,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引导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2019年,学校将“最佳授课教师竞赛”升级为“培训、观摩、竞赛”一体化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活动将培训、观摩与竞赛有效整合,形成院校联动机制,大大调动了基层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校17个学院近百名教师同台竞技,1000余名教师观摩学习。“这次教学竞赛让我看到了老师的敬业和专注。”学生评委会计学院林金波如是说。

此外,学校还着力构筑海外培训平台,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先后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美国佩斯大学站等4个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选派151名教师进站学习一个学期。教师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开设双语、全英课程71门。

每年至少投入 600 万元用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同时保证每年增长率不低于 10%…… 在去年4月召开的全校第一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上,学校第一次明确“本科教育优先投入机制 ”等多项新机制,为本科教育注入一剂剂强心针。同时,出台《本科教育教学奖励办法》,按照教学科研奖励同等奖励原则,奖励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贡献突出的教职工,奖励的类别包括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工程奖、教学荣誉奖、教学质量奖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与竞赛奖等五类。其中,奖励最高额度达80万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八年里,学校教研教改成果丰硕,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2012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6类234项,新增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2类678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新增12支省级教学团队;新增12名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艺术展演等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共获国家级奖701项、省级奖1336项。特别是在2018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挑战杯·创青春”广东省大学生创业竞赛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5项,第四届广东“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本科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等毕业生规模院校中名列前茅,80%的毕业生成长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在未来新征程上,于海峰表示,学校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时代英才。

 
 
 
关于广东财经大学
Copyright © 2016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广东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