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服务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广财大奋力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2020-11-02   作者:系统管理员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下称“广财大”)2020年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线上举行。国内外湾区经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赴广财大之约,深入探讨世界湾区发展形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布局,共同把脉未来湾区经济走向。

紧抓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跑出特色发展加速度。2012年以来,更名大学、四方共建佛山校区、入选广东省“冲补强”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财大办学硬实力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2020年高考季招生,广财大热度持续,总体99%在高分优先投档线上投档。其中,理科投档线再创新高,超高分优先投档线15分。考生的选择,再次验证了广财大卓有成效的办学成果。

“坚持立德树人,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大湾区,服务大湾区。”广财大党委书记郑贤操表示,学校将乘着广财大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东风,狠抓内涵建设,形成高水平学科和一流专业群,显著提升高端人才和智力供给能力水平,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争取早日建成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党建引领:擦亮红色教育品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10月,广财大党委书记郑贤操、校长于海峰分别为学生和辅导员代表等讲授“思政第一课”,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事实上,该校各级党委负责人为师生讲授思政课早已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广财大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不仅思政课成为“金课”,各门专业课也成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载体,学生的“抬头率”提升了,“获得感”也增强了。

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广财大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作为重点学院与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师德建设委员会,建立学术不端与学术失范查处联席会议制度,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焕然一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郑贤操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广财大形成了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大好局面,红色文化师生共创共享,共同打造“红色教育”样板。

仅近两年,广财大打造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广东高校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全省“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案例”等一批党建品牌,广财大艺术与设计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18年11月,由该院师生创作的互动创意作品“花城花开”精彩亮相广州国际灯光节。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广财大主创团队紧扣时代主题创作,党员师生带头克服设计和布展中的困难,用木棉花造型体现广州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不断开拓的精神,赢得了参观市民的一致好评。该院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批广东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培育人才:“双创”教育成效显著

在广财大的学生创业园里,“NI自设计”团队创业两年,已经拥有2家自营工厂,营业总额超过1000万元,累计为400多名学生提供工作和实习岗位。

师生的双创成果,是广财大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注脚。截至2019年,广财大创业园累计入驻项目创业团队和企业达到72家,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双百工程”学术科技创新类立项累计1298项、创业立项391项。因双创成果亮眼,广财大2015年和2019年两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在‘双创’教育上肯投入、出实招,学生‘双创’热情持续高涨。”于海峰说。为了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和门槛,广财大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站,创业团队可以免费获得工商注册、代账报税、资质认证、知识产权申报等一站式服务。2019年仅创业教育学院组织的两次入园项目遴选,就收到了来自学校10个二级学院的45份申请。

创新创业教育,是体现广财大特色的“金字招牌”。2018年,广财大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积极主动凝练办学特色,从专业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搭建创投人才培养平台。

今年刚刚成立的“创投硕士班”,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该校联合广州市科技局,与9家本土投资机构签署联合培养协议,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校内按照“双向选择、自主自愿”的原则遴选出首批17名“创投硕士”,“定制化”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水平创投人才。

协同办学:深度服务大湾区建设

2020年9月5日,广财大2020年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克服疫情影响如期举行,300名国内外湾区经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代表参与线上会议,献策后疫情时期湾区经济发展。

这已经是广财大连续第四年主办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四年四场重量级论坛,是广财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广财智慧”的一个缩影。2017年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出席并发表演讲,在全国率先构建与国际湾区的对话平台和思想高地;2018年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浓缩了世界湾区建设经验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策建议;2019年集合政府、企业和学界湾区经济发展新经验和新技术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出版了湾区经济论坛专刊,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有力回应,有效助力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学术交流……


近年来,广财大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学科专业优势,打出“组合拳”,找准创新点,通过协同办学机制,为大湾区建设输送人才,深度服务大湾区发展。

广财大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筑社会服务体系。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竞争力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7个新型智库积极产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已经成为大湾区“智”高点。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广财大通过整合、置换、撤并等方式,调整、停办部分建设水平低、办学条件弱、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优化了专业布局,增加了面向新产业新业态的专业,绝大部分专业都有服务大湾区的背景。近年来,新成立的城市管理专业和法学专业粤港澳大湾区法务方向,完全对标大湾区城市建设需求设立,培养的人才可精准对接大湾区发展,成为考生选择的“香饽饽”。

在另一块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热土”——广财大佛山校区,国际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研究生院佛山分院、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等已基本建成,首批全学段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于2017年9月进驻。今年广财大与佛山市委宣传部共建的湾区影视产业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到今年秋季学期,全学段人才培养规模已经达到2400人。

锐意改革:走出特色发展道路

“通过指挥棒的作用,将教授、名师引导到课堂上,打造更多‘金课’。”于海峰介绍,近年来,学校完善出台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构建教学奖励和科研奖励同等对待机制。

广财大把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重奖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者,对未完成教学工作量的降级聘任、扣减绩效奖励;还举行一体化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百名教师同台“竞技”,对胜出者授予荣誉并奖励,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的热情。

“改”字当头,“闯”出新意。近年来,广财大锐意改革,闯出特色高校发展的新赛道,师生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借助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财大让专业实验教学、跨专业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把学生推向广阔市场,在实践和理论融合教学中淬炼成钢。

从2016年起,广财大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经过4年多的探索,让学生动起来、课程优起来、选择多起来,学校呈现一片乐教善学的新局面。

“经费报销程序简化了,科研评价考核更科学了!”近年来,广财大密集出台系列科研文件,有重点、分步骤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升,实现多项突破。

广州校区提升改造、佛山校区共建项目深入推进,更是让师生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近年来,广财大入选省“冲补强”特色高校提升计划,获得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跨越式建设的重要时刻,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大为改善,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智库和高素质财经人才摇篮。

【数读广财】(注:数据起止日期为2012年至今)

1.立德树人成效凸显

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跻身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方阵。

获批232个国家级教学类项目,新增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各类项目678个,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

2.学科水平持续攀升

4个一级学科获评省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学科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新增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3.师资队伍明显增强

6个学科获批设立珠江学者岗位,引进和聘任珠江学者6人。

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21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等省部级人才项目。

新增12支省级教学团队,新增12名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

4.科研社会服务不断进步

共发表权威期刊论文2733篇,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456篇,出版学术专著360余部。

获科研项目2433项,其中国家级198项,省部级627项。

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2项,新增省市级科研平台15个。

新增省级科研团队7支,获科研经费2.81亿元。

共建21个校政行企协同创新平台,3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来源智库。

5.国际化水平提高

与国(境)外7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实施近60个国际化教育项目。

创建4个海外研修基地,打造9个科研国际化高水平团队。


 
 
 
关于广东财经大学
Copyright © 2016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广东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